站內新聞搜索:
  政務信息搜索
收藏本站
 
首頁 | 走進寧安 | 領導之窗 | 黨建工作 | 文明寧安 | 古城文化 | 地方經濟
  | 新聞中心 | 紀檢監察 | 政府信息公開 | 政務服務 | 公示公告 |
導航
 
導航
更多>>  
 
今日要聞
更多>>  
·
·
·
·
·
·
·
·
·
 圖片新聞
 
尊享天然之氧 ..
萬千豆雁羽翩躚
守護食品安全 ..
焚燒秸稈危害多
mm131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
當前位置:首頁地方經濟地方經濟



多元發展 爭當全省產業結構調整樣板

發布時間:2019-06-28  發布人:吳宸 [閱讀次數:56760]  。關閉


趙振平

    鄉村興,百業興;糧食豐,三農穩。今年,寧安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,以實施鄉村戰略為總抓手,落實穩中求進的工作要求,堅持新發展理念,立足多點支撐、多業并舉、多元發展,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,力爭在全省做出表率,爭當樣板。

精準定位,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

    堅持以園區為帶動,不斷調精、調大、調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。

    充分發揮“百公里東北亞高端食品農產品和文化生態產業走廊”動能切換助推器作用。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為契機,發揮國家獎補資金撬動作用,全力推進34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,打通“生產+加工+科技+品牌”全產業鏈條,帶動全市每個鄉鎮新建2個產業園,擴大產業規模,壯大基地面積,均衡協調發展。

    推動優勢產業快速提升。以“四調”為方向,實現果蔬向數量、質量并重方向轉型,加快北方藥材種植基地創建步伐,力爭全市棚室數量達到4.7萬棟,果蔬和北藥面積增至85萬畝,做強全省“北菜南銷”基地縣;依托響水大米獨特的生長環境和全國十大好吃大米的品牌優勢,按照優質品種、綠色栽培、加工、儲藏、產品等5大技術標準規程,強力推進響水稻米產業升級。

    扶持特色產業穩步發展。通過“科技興煙提品質,增加效益穩基地,政企民多贏興產業”等措施,優質煙葉基地達到3.5萬畝;經過近幾年的推廣和培育,發展蜂群42萬箱,全市蜂業生產總值達到8900余萬元;全市柞蠶放養1000把,總產達到了116萬多公斤。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冷水資源,建成鏡泊湖、鉆心湖等四處冷水魚養殖基地,養殖水面擴大到5000畝。

集成要素,提升農產品綜合競爭力

   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,不斷提高農產品的標準和質量。

    提升品質。以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為抓手,以136個“三品一標”認證品種和140萬畝國家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為載體,廣泛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,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,確保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100%。

    叫響品牌。放大響水大米、蘭崗西瓜“金字招牌”、叫響渤海韭菜、寧安大蒜、古塔田源、寧古塔等一批產品品牌、企業品牌、區域公共品牌,深度開發寒地果、食用菌、馬鈴薯等新品牌,不斷發揮品牌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。

    推廣技術。配套完善測土配方施肥、病蟲害綠色防控、物聯網技術、全程質量可追溯等多種現代化生產管理技術,全面落實“一控兩減三基本”措施;大面積推廣水肥一體化管理模式,復制推廣民生瓜菜數字農業試點經驗,提高智能化水平;積極引進、應用激光平地機、自動嫁接機、精量播種機等先進設備,實現瓜菜綜合機械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。

多措并舉,營造優良發展環境

   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,在資金和項目上給予支持。

    強化金融支持。市政府籌集2000萬元資金作為引導基金,選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寧安市支行作為首期合作銀行,指定龍興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承貸主體,采取統一承貸、分散用信的方式,放大10倍資金,支持民營企業、小微企業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;依托黑龍江農業擔保公司寧安分公司,利用好2000萬元反擔保資金,為企業新建窖儲提供擔保貸款。

    完善配套設施。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、節水增糧、響水灌區續建配套等項目,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、高產田100萬畝,通過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加快提升農業產能,引領產業結構調整。

    促進產業融合。以“兩頭兩尾”為重點,推進龍稷農業、浙江大宏、關東大廚房等新上加工企業建成投產;以古塔田源、盤嶺等三產融合產業園為重點,構建集生產、科研、體驗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網絡;以營銷模式創新為重點,采用電商、眾籌、私人定制等多種模式,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,讓農民分享二三產增收福利,打造政府、農民、企業共贏多贏的嶄新格局。

1

 



網站標識碼:2310840001
黑公網安備 23108402000105號

主辦單位:中共寧安市委 寧安市人民政府
承辦單位:寧安市人民政府 網站地圖
聯系方式:市政府 7622494 信息中心 7671988
版權所有:寧安市人民政府 通用網址:寧安市人民政府


寧安市人民政府

 德信寧安